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在职考研 - 正文

2012年沈阳理工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来源:2exam.com 2012-7-6 15:41:53
 一、学校简介

  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始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高新区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校园内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环境清新宜人。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艺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设有16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2个,涵盖了3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设有49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62人,教授165人,副教授3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5人,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及一批现代化高水平实验室。图书馆面积3.9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21.9万册,具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建设了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并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大学生文体中心。

  2010年10月,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5533人,其中硕士生1613人,本科生25614人。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已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在保证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多年来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辽宁省兵器科学技术中心、辽宁省先进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省高速切削工程研究中心、通讯与网络工程中心等国家、省、市、校级科研机构及1个市级大学科学园。学校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同步协调发展的科研格局。学校研制开发的条形码、飞锯机、大型螺旋活套等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享有进出口贸易权,是沈阳市“火炬型科研院校”。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了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合作促共赢,不断推进我校产学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家20余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开拓了合作办学的新领域。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普希金俄语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俄语中心。

  六十多年沧桑巨变,六十余载春华秋实。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和“教学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学科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五大工程。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国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报考:

  1、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三、招生领域

  序号

  招生领域代码

  招生领域名称

  1

  085201

  机械工程

  2

  085204

  材料工程

  3

  085210

  控制工程

  4

  085211

  计算机技术

  5

  085225

  兵器工程

  四、招生计划

  2012年我校招生名额不受限制,可自行确定各工程领域的招生名额。

  院系名称

  院系联系方式

  招生领域

  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备注

  机械工程学院

  (024)

  24682115

  郭老师

  085201

  机械工程

  ⒈高速切削及数控装备技术

  ⒉新材料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

  ⒊微制造与信息装备技术

  ⒋先进数控技术及应用

  ⒌现代机电装备及自动化技术

  ⒍机械系统自动控制技术

  ⒎机械系统检测与精密仪器

  ⒏数字化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⒐现代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

  ⒑机构分析与动力学

  ⒒汽车试验与仿真研究

  ⒓汽车现代设计及制造技术

  ⒔汽车制造过程优化、管理与仿真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24)

  24680841

  谭老师

  085204

  材料工程

  ⒈金属的凝固与液态成型新技术

  ⒉焊接工艺及控制

  ⒊难变形材料的成型技术

  ⒋特种塑性加工技术及计算机模拟

  ⒌材料表面特性及改性技术

  ⒍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⒎特种功能材料及应用

  ⒏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应用

  ⒐矿产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

  ⒑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24)

  24680345

  胡老师

  085204

  材料工程

  (化工环境)

  ⒈能源材料

  ⒉功能材料

  ⒊轻金属表面处理

  ⒋涂料制造

  ⒌表面精饰

  ⒍胶粘剂

  ⒎有机合成技术

  ⒏润滑技术

  ⒐水污染控制工程

  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⒒环境友好功能材料

  ⒓环境评价

  ⒔环境监测

  ⒕光催化技术

  ⒖环境规划

  ⒗环境生态

  化工环境专业挂靠在材料工程领域招生

  院系名称

  院系联系方式

  招生领域

  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备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24)

  24686226

  付老师

  085210

  控制工程

  ⒈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

  ⒉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监控技术

  ⒊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

  ⒋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⒌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

  ⒍先进仪器与网络化测控

  ⒎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⒏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

  ⒐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⒑物流与供应链运作技术

  ⒒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

  ⒓多智能体技术及应用

  ⒔飞行器建模与姿态控制

  ⒕特种传感技术

  ⒖定位定向导航系统

  

  085211

  计算机技术

  ⒈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⒉三维建模技术

  ⒊数据库理论与信息系统

  ⒋网络体系结构与应用

  ⒌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⒍并行处理技术

  ⒎系统监控与网络管理技术

  ⒏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

  ⒐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

  

  装备工程学院

  (024)

  24681250

  王老师

  085225

  兵器工程

  ⒈弹箭及其引信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⒉弹箭远程技术及结构设计

  ⒊弹箭发射及弹道理论

  ⒋兵器新材料及新工艺

  ⒌终点弹道与毁伤理论

  ⒍新概念武器

  ⒎弹药生产工艺及设备

  ⒏武器系统设计与应用

  ⒐武器系统的协调设计及集成制造

  ⒑武器系统安全评估

  ⒒高射速自动武器

  ⒓特种效应弹药与智能化技术

  ⒔火工系统与信息化技术

  ⒕含能材料合成技术

  ⒖特种能源系统安全与环保技术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